深圳热线

精耕细作练技能 终成射孔弹专家

2022-03-21 11:42:21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26年来,四川石油射孔器材有限责任公司的陈瑞梁一直在生产一线与机器相伴,每年要完成50项以上的设备维修和改造任务。工作至今,他累计获得各类发明专利16项,完成技术革新5项,参与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成为石油射孔行业的佼佼者。2021年7月,陈瑞梁被评为“内江市首席技师”。

从零开始 勤学好问走好每一步

四川石油射孔器材公司是一家以研发、生产石油开采器材为主的公司。“我们公司主要生产射孔弹。”陈瑞梁说,射孔弹被称为油田采油的“生命弹”。一枚小小射孔弹,被打入地下油层,电光火石间,打出原油流动的通道。

1985年,陈瑞梁从部队转业到该公司当厨师。干事踏实、勤学肯干的他,自学考取了厨师证。公司领导见陈瑞梁进步快,便安排他专门负责接待外宾用餐。

在厨师岗位上,陈瑞梁一干就是10年。1995年,公司开展体制机制改革,总公司搬到重庆,用餐人数锐减,陈瑞梁面临失业。

“那时,我才30多岁,觉得自己还能从零开始学习。”陈瑞梁通过多次申请,最终成了一名设备操作员。

“因为我没有任何专业基础,转岗之初确实非常艰难。”陈瑞梁说,他购买了很多机械加工类书籍,查阅相关资料,不懂就请教老师傅,下班后主动留在车间熟悉设备。一个月时间,陈瑞梁便熟悉了别人半年才能熟悉的设备。

当时,公司使用的设备不够先进,无法生产一些特殊形状的模具,陈瑞梁就自己做钳工,手工制作工装夹具。爱动脑筋的他还开始研究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并动手改进机器。

当时,公司的压弹机和压罩机全是国外设备,部件结构与国内配件有差异,一旦损坏,就要从美国购入配件,价格昂贵不说,等待时间又长,很影响生产效率。如果用国内配件替代,就要考虑到部件替代品的性能、原理、结构,以及可能出现的后续问题。最后,陈瑞梁通过反复的研究实验,终于完成了配件的国产化转型。

靠着这种精益求精、埋头苦干的精神,陈瑞梁两年内便熟悉了射孔弹生产流程,掌握了设备构造及运作原理,开始专门负责射孔弹生产调度和设备维修。

刻苦钻研 成为业界高手

随着工作的日趋熟练,陈瑞梁开始尝试技术创新。

“这是自动装夹抛光机,这是自动封口喷码机,这是全自动射孔弹压装机器人……”陈瑞梁笑着说,这些都是他与同事们的发明创造,是他的宝贝。

1998年,公司销售规模扩大,厂里仅有的机器已经跟不上市场需求及最新技术标准。于是,公司提出不再采购国外机器、两年内自造设备的想法,并组建了一个研发小组,陈瑞梁就是其中一员。

由于是第一次研发大型设备,为补充理论知识,陈瑞梁又买了很多书籍,白天研发设备,晚上回家看书查资料。历时两年,他终于和同事成功研发出一台压弹机,自主研发的压罩机也随之问世,打破了依赖国外设备的局面,实现了半自动化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012年,公司又提出将原设备改造升级为全自动化设备。此时,陈瑞梁已年近50岁,但他还是带着团队一头扎进了生产车间。为了节约成本,每一种方案从构思、材料选取、制造到组装调试,都靠公司团队力量自主完成。

搞研发工作量大、过程复杂,但陈瑞梁总是带领团队沉下心来,认真走好每一步,直到完成设备的全自动化改进工作。改造升级后的设备,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能明显提高,还节约了一半人力成本。

26年来,陈瑞梁靠着自己的勤学苦钻、大胆创新,积极开展射孔弹产品技术攻关,解决了民爆产品射孔弹生产作业中的安全问题,与国内高校合作建成了国内第一条药型罩全自动生产线和射孔弹全自动压装生产线,研制出行业内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炸药全自动称量设备,科研成果丰硕。

倾囊相授 努力做好“传帮带”

陈瑞梁今年58岁,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如今,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传帮带”学徒上,通过签订师徒协议、“结对子”等方式,为公司培育技能人才,做好技术技能传承,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培养充足的技能人才后备军。

“十多年前,师傅就成了行业顶尖的高技能人才。每当我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在他的帮助下得到了解决。”刘勇说,他是陈瑞梁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对于师傅长期毫无保留、耐心细致的教学,刘勇十分感激。

“接下来,我会继续强化科技引领与创新突破,把好产品质量关。同时,做好培训带新与‘传帮带’工作,培养更多技能人才和技术骨干,为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射孔弹器材企业作出更多贡献。”陈瑞梁说。

关键词: 生产效率 四川石油 从零开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