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环球焦点!以适老化描绘老龄化社会图景

2022-10-11 16:03:06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国庆节期间,我们又迎来重阳节,许多地方都举行了多姿多彩的活动,表达感恩先祖、孝敬父母、敦亲睦邻、祈愿长寿等美好的情感。

重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传承发展至今,内涵不断丰富。2012年,新修定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以立法的形式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

国家为何如此重视重阳节?除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虑外,还有一个现实考量,那就是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过重阳节是个很好的提醒,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关资料图)

我国自20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加。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26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0.2%。截至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7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8.9%。2019年出台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这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个挑战,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其中,“适老化”成为近年来出现的应对方案中的一个高频词语,比如,适老化改造、适老化设计、适老化App等,其蕴含的理念和付诸的实践为破题作出了积极贡献。

适老化就是适应老年人需求之意,一个“适”字,反映出人们对老龄化社会认知的进步。以往,提起老龄化社会,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劳动力缺乏、养老金支付压力加大、社会活力不足等消极的东西,对于“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这样客观、理性的判断却认识不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既然老龄化社会难以避免,就主动去适应。适应不是消极应对,而是一种务实的态度,还蕴藏着变革的力量。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称,到2050年,人们活到100岁或将成为常态。然而,现有的文化规范和社会支持系统却是形成于人均预期寿命约为50岁的时代。换句话说,现有的许多设施、制度包括人们的观念,都与快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存在不合拍之处。

不合拍就要变革,可变革的成本很高,过程也会很漫长,又该如何是好?先适应这种不合拍,再慢慢调整,适老化这种“徐徐图之”的策略或许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我们看到,在硬件、工具性应用方面,适老化改造、设计等已经取得丰硕成果。近些年,一些城市对老旧小区开展适老化改造,在公园、医院、银行等场所安装适老化设施……这些措施节约了资源,又满足了老年人的需要,可谓一举多得。

值得一提的是,在老龄化社会与数字社会的碰撞中,数字技术正向适老化快速迈进。一些数字产品考虑到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的现实,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进行精细化设计,为老人年融入数字社会提供了支持。在社保、民政、公共文化等民生领域,许多技术运用和服务极具人性化,让老年人体验到了技术的温度。

“文化规范和社会支持系统”的适老化变化也在不断出现。如今,人们的预期寿命越来越长,许多老年人健康状况良好,想发挥余热,再次步入职场。国家因应这种需求,出台多种措施,让就业环境更加适老化。前不久,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老年人才网开通,北京一家麦当劳餐厅随即在上面发布招聘信息,特意提到欢迎退休人员应聘,条件是:女50岁以上、男60岁以上,弹性工作制,每周上4-5天班,每天4-8小时……多项研究表明,老有所为不仅能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当前,一些劳动力缺口大的国家已把适老化岗位开发视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方面。

我们或许可以说,老龄化社会没有现成的图纸,只是一幅正在创作的画,画得好坏全在我们自己。适老化就是在一笔一笔地描绘,当我们的观念、硬件、制度等都融入了适老化的因素,这幅画慢慢就会变成我们向往的老龄化社会的图景。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预期寿命 社会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