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一幅矿山女工的群像图

2023-04-27 14:13:15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单位组织迎“五一”读书活动,让职工们做阅读分享。作为一名在矿山工作的女职工,我和大家分享的是讲述上世纪70年代煤矿女职工的工作、爱情和生活的一部小说《女工绘》(刘庆邦著,作家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

打开《女工绘》,扑面而来的是熟悉的场景:“拉煤的火车响着长长的汽笛声,在井下忙碌了一班的矿工,脸是黑的,鼻子是黑的,眼睑是黑的,像戴了一张用黑胶皮做成的面具……”这些矿山里的寻常风景,于我是亲切、温暖的。

书的前半部,我读起来轻松、愉快。从东风矿的宣传队成立开始,小说情节发生了转向,让人越读心中越不是滋味儿。

那个年代,矿山的管理理念、规章制度都比较落后,职工的家庭成分、作风问题被看得很重,许多职工尤其是女职工,工作生活的环境很不友好。一直谨言慎行、隐忍求全、刻苦训练、不怕吃苦的陈秀明、杨海平等女职工,本以为被选入宣传队,就能撕掉贴在身上的成分、作风标签,可这小小的心愿在当时很难实现。

宣传队成立没多久就解散了,她们又回了原来的岗位。陈秀明重回食堂,继续隐忍着“孙班长”之流的打压和嘲讽;杨海平又回到了理发店,不得不再次面对一些矿工明里玩笑、暗里调戏的荤言荤语……

在这群女工中,最懂得生活智慧的莫过于华春堂了。在矿山,她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仅仅依靠沉默就能换来想要的工作,宣传队解散后,也只有她如愿进了矿区最好的技术部门--化验室。在终身大事上,华春堂深谙“幸福要靠自己抓住”的道理,快速锁定目标、主动出击,很快与心仪的对象确定了恋爱关系。

本以为华春堂的故事能让人松一口气,可作者笔锋一转,让她在结婚的前夕死于一场车祸。为什么这样写?仔细思考,或许这便是作者对个体命运与时代大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认识。假如华春堂没有经历那场意外,而是如愿结婚、生子,此后的生活就一定会幸福吗?这恐怕还要打上个问号,华春堂的悲剧固然有时代的因素,可她自己也是个矛盾体--她“有眼光”,却把这眼光盯在了“换工作”“找对象”等外在因素上,她从未深入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本领,这种外在的所求注定不会长久。

书中有一个小细节,让我感触颇深。华春堂走在矿区的路上,她意识到,地上有一个世界,地下还有一个世界。这是空间的区分,那时候,井上的工作安全、待遇好,多数工人都向往井上的工作。

同样身为矿山女工的我,与华春堂也身处两个世界:书中半个世纪前的那个煤矿和书外现在的煤矿。而今,我所在的矿山管理先进、制度规范,大家齐心协力抓生产、谋发展。我们有宣传队、篮球队、诗词协会、书法协会等组织,平日里经常举办文艺汇演、广场舞大赛、歌唱比赛等,职工们的工作生活环境舒心、雅致。

《女工绘》的读书分享唤起了不少老职工的青春回忆,他们纷纷表示,短短几十年,矿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春堂、陈秀明、杨海平等人的经历让大家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会以全新的面貌,展示新时代矿山女工的风采。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