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天天热议:党风政风引农村新风 移风易俗结惠民成果

2022-08-16 09:09:02 来源: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陈仕凯、石培璋、鲁利韦、记者罗勉报道 从汕尾市有关方面了解到,近年来,汕尾市坚持以党建引领移风易俗,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动作用,推动文明新风吹遍乡野。

党风政风引农村新风


(资料图)

操办红白喜事、礼尚往来,本是人之常情,但若由此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便“变了味”。陆丰市桃围村村民陈大伯说起前几年儿子办婚事的细节还记忆犹新。“酒席摆了40桌,一桌就得花1000多元,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当问到为何不压缩酒席规模时,陈大伯说,“不多摆几桌,不点贵些的席,容易被亲朋和乡邻笑话。”而这种现象在过去的汕尾并非个例。

摆席贵,吃席也不便宜。桃围村一名村干部透露,在当地,以往参加婚宴所随的“份子钱”通常都得400元起,困难户可以减半,但“优惠”后仍几乎是他们所领取低保金额的近三分之一。“一张请帖,半月拮据”,这样的“人情债”对许多家庭而言,都是难以承受的。

攀比之风盛行、封建迷信滋长、庸俗文化侵蚀、精神生活单一……针对这些不文明现象,汕尾于2020年5月出台《汕尾市推进城乡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一场大刀阔斧的移风易俗行动在汕尾大地拉开序幕。

民风社风折射党风政风,有什么样的党风政风,就会有什么样的民风社风。汕尾市印发《关于在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中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通知》,创新“现场推进会+工作指引+测评排名”的方式,先后建立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婚丧事宜“两报告”“两严控”“四不准”等制度,要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带头践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在全社会营造党员干部自觉带头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

“现在哪家有喜事丧事,都会事先向红白理事会报备,由理事会成员上门指导、监督,并让他们签订相关承诺书。”陆丰市甲子镇新湖社区红白理事会会长李炯灿说。如今,汕尾各村、社区都先后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由党组织书记担任会长,选举德高望重的老人和乡贤能人担任理事会成员,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加强事前宣传教育和全程监督管理。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的基础上,红白理事会结合当地实际,对群众举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规模、宴请范围、酒席标准等作出具体规定,并将其写进村规民约,对违反的户主进行公开通报批评。

有了“官方标准”,群众既保住了钱袋子,也撑住了面子。“以前酒席搞得简单,怕被别人说小气,在亲友面前跌份儿,如今无论是政府官员、大老板,还是平民老百姓,所有人都按统一标准简单操办,自然就不攀比了。”市民陈先生说。

移风易俗结惠民成果

近年来,汕尾市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村文化礼堂+村史馆”融合发展,打造了10个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10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稳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串点成线织密文明实践网络,同时,高质量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并在农村文化礼堂内部融入村史馆体系,进一步筑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高地,让百姓“家门口”的公共文化空间和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全方位、多维度地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为文明“增值”。

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是移风易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长沙村,美术、音乐、阅读等公益课程为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增添色彩;在海丰县海城镇顾莲峙村,图书室、村民活动中心和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等文化设施一应俱全;在陆丰市金厢银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移风易俗的集体婚礼为爱“减负”……

汕尾市探索通过政企合作、乡贤助力、村民集资等模式推进“幸福食堂”可持续发展,建设幸福食堂145家,让讲排场、比阔气的变少了,做公益、献爱心的更多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021年7月,汕尾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和市慈善总会联合发起成立了汕尾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基金登记捐赠超3000万元,同时发布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帮扶建设第一批107个民生项目,探索政府、社会双向互动参与文明实践的新模式,吸纳包括各级财政支持的“种子资金”以及广大社会组织、在汕企业、爱心人士捐赠的“公益资金”等,移风易俗有了更充足的经费保障。

“幸福食堂深深触动了我,让我看到当地政府是真的在用心用情为老百姓办实事,我也要出一份力!”走进陆丰市河西镇竹林村的爱心(长者)食堂,看到村里的老年人正围坐在一起享受美味佳肴,珠海市汕尾商会会长林祖武感慨道。

关键词: 移风易俗 党员干部 公职人员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