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广西一公司虚构业务骗取银行900万:通过案例看企业刑事风险

2023-01-31 11:22:30 来源:万能知识网

关于信用贷款风险防范案例(银行信用贷款风险案例)的知识大家了解吗?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信用贷款风险防范案例(银行信用贷款风险案例)的介绍,希望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参考,一起来了解下吧!

广西一公司虚构业务骗取银行900万:通过案例看企业刑事风险防范

广西柳州卓瑞公司用虚构的应收账款,在工商银行柳州分行(简称柳州工行)办理保理业务,涉嫌骗取本金高达900万元的保理预付款。逾期未还后,柳州工行催收无果诉至法院。2014年5月“跑路”的公司实际控制人吴璘,潜逃4年后于2018年3月8日被警方刑拘。2020年5月19日,吴璘被法院认定成立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广西一公司虚构业务骗取银行900万##“315全民行动”#


(资料图)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是我国为了应对社会上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及其他信用凭证等严重危害我国金融安全的现象,而于2006年通过刑法修正案(六)新增的罪名。

2020月26日,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本条作了修改,本次修改主要是调整了入罪门槛,将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修改为“造成重大损失”,删去了“其他严重情节”的规定。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发布的《企业家刑事风险分析报告》,该罪名在2014年到2018年在中国企业家犯罪罪名分布中排名第11,在2020年排名20,属于企业的常见犯罪,因此是企业家刑事风险防范的重点罪名之一。

本罪的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对于单位犯本罪的,则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自然人犯罪的规定进行处罚,对单位判处罚金。因此企业家务必不要认为是以公司的名义、为了公司的利益而进行骗取等成立单位犯罪就能使自己免于刑事处罚。

另外,在行为方面,本罪要求犯罪人采取了欺骗的手段。要特别注意的是,一般不应将欺骗手段界定得过于宽泛。欺骗手段一般是可能严重影响银行对借款人资信状况、还款能力判断的实质性事项,实际判断的方法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否一旦知晓真实情况就不会答应其融资请求。前述案件中行为人虚构应收账款便是此类行为的典型。

最后,在结果方面,成立本罪的后果要件是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就应予立案追诉。实践中,对于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过程中虽然使用了“欺骗手段”获得资金,但归还了银行的资金,未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的,不会被作为犯罪处理。

但要注意,一般对于归还的时间点会有一定的要求,不会要求银行等在采取诉讼等法律手段追偿行为人房产等财产不能清偿之后,才判定其遭到重大损失。此种情形下,通常会认定本罪成立,但将后期在判决前通过法律手段获得清偿的作为量刑情节,法官会考虑酌定从宽处罚。

在信用缺失的环境下,银行都有风险,比如河南村镇银行,商业承兑在目前的中国境内,风险太大

牧辰风

害人的承兑汇票

#银保监会:远离过度借贷营销陷阱# 看来今年的315晚会,银保监局还会继续揭开小额信用贷其中的套路。虽然经过长达两三年的打击和规范,现在互联网贷款以及无资质贷款已经少很多了,但是套路也是更隐蔽了。一方面还需要依靠监管部门继续重拳打击,另一方面也需要民众可以多学习些金融知识,自身也能做好防范工作。

监管部门精准的下的定义,有些现在就是想方设法诱导消费者超前消费。其中当然互联网的金融营销手段是最常用的,挖掘用户的“消费需求”后,不顾消费者综合授信额度、还款能力、还款来源等实际情况,想办法去营销客户借钱,诱导消费者超前消费,致使消费者出现过度信贷、负债超出个人负担能力等风险。

目前那些持牌的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一般还不敢这么赤裸裸的做。但是打着所谓助贷机构的互联网服务公司可敢这么做,他们四处发着广告,伪装成某一金融机构,先进行钓鱼。当潜在客户表示出兴趣之后,他们就开展了各种营销套路,最后再推荐给金融机构签订借款协议。那么这些助贷机构仅仅会满足于从金融机构拿到奖励吗?不会的,这些助贷机构会在前面设置很多套路,先从借款人口袋中捞一笔。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借款人是从正规金融机构签的借款协议,但其实付出的综合借贷成本仍然是很高的。

那么给予所有民众一个建议,记得不要相信任何发放在你手机中的短信或者消息,也记得不要去点开互联网页上、手机APP上任何的所谓营销页面。好奇害死猫,你认为点开稍微了解一下,但有可能后台的对方大数据系统就将你牢牢的捕捉住了,后续会针对你开展一系列精准的营销活动。不要搭理就是最好的应对之策。头条热榜

【关于防范以“白条代偿”“银行直存”等为幌子实施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近期国家有关部门监测发现,一些市场主体以“白条代偿”“银行直存”等名义向公众募集资金,存在非法集资、诈骗等风险隐患。现将有关风险提示如下:

一、“白条代偿”类集资模式。一些机构虚假宣传与京东、苏宁、美团等电商平台信用支付产品合作,可为资金紧张用户代偿互联网信用支付账单,从中赚取高额提成、手续费。不法分子声称“代偿业务”具有较高收益,诱骗公众“出资入股”。

二、“银行直存”类集资模式。一些机构在名称中标明“直存”等字样,其谎称与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合作,开展所谓“银行直存”业务,大肆宣传“银行贴息存款”“支持国家大型基建”,承诺高额收益、赠送旅游、分期返还本金,以此诱骗公众签订协议并投入资金。

上述行为模式具有较大的欺骗性、迷惑性,请广大公众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相关的违法犯罪线索,请积极向公安、金融监管等部门举报,相关部门在核查举报属实后,将依法予以奖励。来源: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深圳经侦

【风险提示】关于防范金融领域非法代理维权风险 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通告

近年来,一些不法组织或个人利用网购平台、社交平台、短视频等媒体形式以“代理退保维权”“专业反催收联盟”“征信修复”等名义,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维权”,唆使消费者无视合同约定,通过捏造或歪曲事实、伪造证据等手段,向有关部门恶意投诉或举报,并非法获利。此类行为挤占正常投诉维权渠道和资源,扰乱正常金融市场秩序,危害社会稳定。为遏制上述乱象,防范金融领域非法代理维权风险,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现通告如下:

一、警惕“非法代理维权”的危害

“非法代理维权”组织或个人往往要求消费者支付高额“手续费”或“咨询费”,或诱导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甚至截留侵占消费者退保资金等,使消费者遭受经济损失,遭遇诈骗陷阱。消费者如受蒙骗退保,不仅丧失风险保障,未来再次投保时,可能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严重危害了消费者财产安全。同时,“非法代理维权”组织或个人一般会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信息、通讯信息、家庭住址、银行账号、保险合同等敏感信息,存在个人信息被恶意使用、违法泄露或被买卖等风险,甚至骗取消费者的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存在账户被盗刷或非法转账的风险。

二、自觉远离“非法代理维权”

消费者应通过正常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切勿轻信“代理维权”“代理退保”“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等虚假承诺,不得实施或参与实施违背合同约定、提供虚假信息、捏造歪曲事实、伪造或以非法手段获取证据等行为,不得为非法活动提供场地、资金等支持,主动防范“非法代理维权”侵害。

三、正确认识金融产品

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一定要充分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内容,详细阅读相关合同文本,谨慎签字确认。使用信用卡或贷款类产品应考虑借贷成本和还款能力,购买保险产品要符合自身风险保障需求和经济能力,购买投资理财产品应匹配自身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等。消费者应当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征信异议申请、融资成本、抵押、担保、保险责任、现金价值等金融概念,树立正确的金融消费理念。

四、切勿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消费者切勿轻易将本人身份信息、通讯信息、家庭信息和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等金融信息泄露给他人,或者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相关手续,从而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泄露或买卖而遭受经济损失。

五、依法反映问题线索

不法分子借“代理维权”之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正常金融经营秩序,涉嫌违法违规的,消费者可依法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线索,有关部门将依法严厉打击,追究相关非法组织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消费者如对金融产品或服务有疑问,应通过正规渠道提出合理诉求。可以直接与金融机构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通过行业纠纷调解组织调解,或根据监管权限向人民银行、银保监局、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金融监管部门反映,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消费者如遇不法组织或个人通过互联网平台捏造事实、散播谣言的,可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反映。

消费者如遇不法组织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违法情况,可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

消费者如遇不法分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涉嫌寻衅滋事,敲诈勒索,诈骗,非法经营保险业务,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情况,应向公安机关报案。

特此通告。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山东省公安厅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山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2022年8月18日

#海南一女子被骗38万#【海南一女子轻信个人征信存风险被骗38万】近日,海口市民王女士接到一通显示是深圳座机打来的电话,对方称其个人征信出现问题,需要及时通过相关操作降低风险。王女士信以为真,向陌生的6组个人银行账号共打款38万元,随后相关方失联。意识到被骗后,王女士报了警,现海口市公安局龙华分局已对该案立案侦查。(记者 李波)

#海南一女子被骗38万#【海南一女子轻信个人征信存风险被骗38万】近日,海口市民王女士接到一通显示是深圳座机打来的电话,对方称其个人征信出现问题,需要及时通过相关操作降低风险。王女士信以为真,向陌生的6组个人银行账号共打款38万元,随后相关方失联。意识到被骗后,王女士报了警,现海口市公安局龙华分局已对该案立案侦查。(记者 李波)

关键词: 信用贷款案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