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优化汇率避险 成都自贸试验区稳市场主体发展

2022-04-13 09:25:48 来源:国际商报

在成都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五周年之际,从成都市自贸办获悉,自2017年4月挂牌至2022年3月底,成都自贸试验区累计新登记企业18.8万余户,累计新增注册资本18231.14亿元,其中累计新登记外资企业1685户,累计新增外资企业注册资本1787.29亿元,新增市场主体与实际利用外资等相关指标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片区城市中位列第一。

在新增数量与扩容体量的背后,成都正多层次、多角度搭建功能平台,有效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在高标准推动自贸改革深化过程中,为企业寻求新的增长契机。

优化汇率避险

成都在制度创新上充分保持活力,依托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RCEP落地生效等重大开放机遇,成都积极开发“升级版”创新成果,力争形成更多在全国、全省层面复制推广的经验案例,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10月,围绕汇率避险工具,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成都市商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川省分局和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中小微外贸企业水平的若干措施》,首创两项汇率避险支持政策,为外贸企业远期结售汇业务提供免保证金、免担保费服务,对外汇衍生品提供履约资金支持,以此大幅度降低企业汇率避险工具使用门槛,实现整体涉外经济更好发展。

“汇率避险工具的加入,能把汇率环境变化造成的非经营性损失降到最低,让企业更加专注于主业。”成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现有国际贸易环境,货币汇率不断变化,外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受销售回款周期的影响,销售和回款节点的汇率波动对经营收益影响巨大,而远期结售汇产品,能有效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远期结售汇产品,是通过成都中小担的担保增信,把信用传递至中小微企业,降低汇率避险工具使用门槛,在每次具体业务发生前,根据客户提交的申请书向银行确认额度占用,无需支付任何费用。经由这种方式,政府、担保、银行三方紧密合作,使成都近4千家中小微外贸企业有机会零成本享受金融机构服务,自政策实施到2022年2月底,减免中小企业保证金414.02万元。

一组调查显示,71.8%的受调查企业反映银行外汇衍生品交易成本是其开展汇率避险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外汇衍生品履约资金支持下,帮助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的理念,通过理性应对汇率涨跌,来提高企业参与汇率避险业务的积极性,实现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良性发展,在普惠长效的特点中,政策广泛覆盖成都市97%外贸企业。

首批办理保项下远期结汇业务的成都诚鑫皮革服装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汇率避险支持政策完全解决了汇率波动风险难题,我们不需要再过多关注汇率变化,能更好进行企业经营。”

实施扩权赋能

在成都自贸试验区各片区,3批146项省级管理权限和23项市级管理权限被直接下放各落地区域,产生显著成效。期间,成都成功争取到“安智贸”试点,中欧班列(运邮)、平行车保税业务等一批差异化开放政策落地实施,推动天府保B、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和生物制品口岸等一批重大开放平台建设投运,实现伊藤洋华堂增值电信业务、飞机融资租赁、航空发动机境内外保税维修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依托自贸区先行先试优势,简政放权起到明显催化作用,在成都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全国首创企业开办阅读式“无感申报”模式,将传统的企业填写式审批模式转为企业阅读式审批模式,减少填报项60%以上,口头申报登记实现“零填写”,极大提升便利化水平。结合片区实际,青白江片区还在全国率先实施自贸区全域免办临时排水许可,对所有在建项目,不分项目性质,不分项目规模,不分项目用途,实施临时排水许可豁免制,通过优化服务模式,来压减审批时限。

在司法领域,扩权赋能力度十足,由成都市司法局开出“零保留”清单,推进一次可办;创新“零距离”服务,实现随时能办;探索“零等待”出证,推行马上就办,全面提升公证服务效能,通过删减58项、精简528类证明材料,对146项公证事项进行流程再造,将服务效能提升50%以上,并指导成都市公证协会推出50项“零保留”证明材料公证事项清单、198项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125项公证24小时出证清单三张清单和配套制度等一系列措施。

成都市自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依法放权、按需放权、应放尽放”的原则,成都积极争取更多省级管理事项到落地片区和协同改革先行区,积极开展“负面清单+差异化+平权”放权模式试点,根据各片区自身条件,对下放权限事项自主选择、自行组合,切实解决承接难问题。(代磊)

关键词: 优化汇率避险 成都自贸试验区 稳市场主体发展 国际消费中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