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15日,山东临沂市临沭县2025年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及小学、初中教师转岗高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在临沂市工业学校举办,该县近200名新教师及转岗教师参加培训。(临沂市工业学校宣传官微/图)
近期,山东临沂临沭县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培训:近200名新教师及转岗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其中部分原来在小学或初中任教的教师,经过培训后将在秋季学期前往高中教书。
这一被称为“跨学段任教”的做法正在全国许多地方出现,包括小学到初中、小学到高中、初中到高中的教师流动。学段之间的壁垒正在被打破。
【资料图】
这种现象背后,是学龄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随着出生人口下降,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数量减少,而高中阶段特别是普高学位需求相对稳定,导致教师资源配置需要重新调整。
从教育规律来看,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学生心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小学教师注重耐心与基础引导,高中教师则需要更深的学科知识和应试指导能力。让教师跨学段任教,既是对教师能力的挑战,也是对教育质量的考验。
有教育专家表示,这种调整短期内可以解决教师资源配置问题,但长远来看,需要建立更科学的教师流动机制和培训体系,确保教育质量不因教师的跨学段流动而受影响。
一位即将从初中转教高中的教师坦言:“压力很大,但也是专业成长的机会。我正在积极准备,希望能够顺利过渡。”
学生和家长对此看法不一。有的担心教师跨学段教学会影响教学质量,有的则认为有经验的教师无论教哪个学段都能胜任。
教育部门表示,将加强对转岗教师的培训和支持,确保他们具备在新学段任教的能力,同时也会密切关注这一政策实施后的实际效果。
人口结构变化正在重塑教育生态,教师跨学段任教可能只是开始。未来,教育资源分配、教师队伍建设还将面临更多挑战与调整。如何在这场变革中既保证教育公平又不牺牲质量,需要教育决策者慎重考量。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无论教师在哪个学段,对学生的关爱和专业素养始终是关键。这场跨学段执教的探索,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