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长沙银行出清不良资产,资产稳健但业绩放缓,未来增长路在何方? 每日头条

2025-11-20 20:54:30 来源:行长邸报


(资料图片)

万亿级城商行再出手  11月18日,长沙银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不良债权转让处置方案,将对合计6.95亿元的7户不良资产进行批量转让处置。这是该行继完成40亿元永续债发行后,在风险化解与资产结构优化上的又一重要举措。作为湖南省首家上市银行,长沙银行此次动作与当前银行业密集处置不良资产的趋势高度契合。近期渤海银行、广州农商行等机构也纷纷启动不良资产转让,银登中心数据显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转让挂牌量显著上升。  资本优化与风险化解双轮驱动  从行业视角看,银行批量处置不良资产的核心逻辑在于资本优化与风险化解的双重需求。通过出清不良资产,既能释放资本金为新增信贷腾挪空间,又能主动应对潜在资产质量冲击。长沙银行此次近7亿元不良资产的批量转让,正是对这一逻辑的实践。值得注意的是,该行2022年曾成功处置3.88亿元不良贷款,此次规模显著扩大,显示其风险管控主动性增强。  从三季报数据来看,长沙银行资产质量指标保持稳健:不良贷款率1.16%,虽较上年末微增0.01个百分点,但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仍处于中上游水平;拨备覆盖率314.54%,拨贷比3.64%,均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93%、资本充足率14.03%的全面提升,以及313.83%的流动性覆盖率,为风险处置提供了充足的安全垫。  业绩增速放缓显露隐忧  然而,亮眼的资产质量数据背后,长沙银行的经营业绩却呈现增速放缓态势。2025年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97.21亿元,同比仅增长1.29%;净利润65.57亿元,同比增长6%。收入增速下滑主要源于利息收入同比下降5.21%,尽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有所增长,但难以完全抵消主营业务的收缩。  纵向对比显示,长沙银行的增长乏力已持续数年:2020-2023年营收增速从15.79%逐年下滑至8.46%,2024年进一步降至4.57%。净息差收窄是重要诱因,2025年上半年该行净息差1.87%,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负债端结构变化也值得关注——同业存放和拆入资金大幅增加,而存款增速相对缓慢,反映出揽储压力增大。  管理层更迭与战略调整  业绩承压期恰逢管理层重大调整。2021年原董事长朱玉国离职后,长沙银行进入频繁的人事变动周期:原行长赵小中接任董事长,建行背景的唐力勇2022年出任行长但不足两年即离职。2024年9月,内部培养的张曼成为该行首位女行长,随后副行长团队完成"七副行长"的新配置。  新任管理层面临双重挑战:既要应对息差收窄、营收放缓的行业共性难题,又需在数字化转型中寻找突破口。该行在半年报中强调"全流程风险管控"和"数字化能力建设"双轨并进,通过贷前客户画像、贷中动态监测、贷后风险干预的全链条管理筑牢资产质量防线。  深耕本土的长期价值  尽管短期业绩承压,长沙银行与湖南经济的深度融合仍构成其核心优势。截至9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1.24万亿元,贷款余额突破6000亿元,区域市场份额保持领先。三季报披露后湖南钢铁集团的增持,反映出长期投资者对其"深耕本土"战略的认可。  在银行业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区域性银行的发展逻辑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长沙银行通过主动出清不良、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强化科技赋能等组合拳,展现出穿越周期的韧性。未来能否在管理层稳定后重拾增长动能,仍需观察其战略执行效果与区域经济复苏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 资产 长沙 贷款 业绩 季报 上市 利息

热门推荐